时间: 2025-05-02 10:2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7:32
“活色生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生动、色彩鲜明、香气四溢,通常用来形容食物、花卉或艺术作品等具有极强的感官吸引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视觉和嗅觉的双重美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动感受。
在文学作品中,“活色生香”常用来形容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的场景,如美食、花园或美人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给人以强烈感官体验的事物。在专业领域,如烹饪、园艺或艺术评论中,这个词汇也经常被用来评价作品或产品的质量。
同义词:
反义词:
“活色生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感官体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形容食物和花卉,还可以用来形容艺术作品、人物描写等。
在文化中,感官体验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尤其是在饮食文化和艺术欣赏中。因此,“活色生香”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和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愉悦和满足。它让我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观、精致的美食和优雅的艺术作品,这些都是生活中令人向往的美好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美食节上品尝到了一道名为“活色生香”的菜肴,它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味道鲜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活色生香,醉人心田。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充满鲜艳色彩和芬芳香气的花园景象。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轻快愉悦的旋律,伴随着花香和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ivid and fragrant”,但它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不如“活色生香”那样生动和富有文化内涵。
“活色生香”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赞赏。
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双栖过一春。
其夫人静庄女史,名守箴,亦工写生,余尝见其扇头作穿花蛱蝶,~,栩栩然如欲飞去。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色】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4.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