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0:50
词汇“君声”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结合起来,“君声”可以理解为君主或尊贵之人的声音或声誉。
由于“君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君”和“声”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分别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主的声音和命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君声”可能带有权威和尊贵的意味。
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不太常用,但如果需要描述某位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声音或影响力,可以使用“君声”来增加文雅和历史感。
在创作中,可以将“君声”用于描述古代场景或具有历史感的情节,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韵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royal voice”或“imperial decree”可以传达相似的意味。
“君声”是一个带有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不太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描述中仍有一定的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文学作品的历史感和深度。
1.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