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5:45
“枯蓬断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干枯的蓬草和断裂的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景象的荒凉、破败或生活的困顿。
在文学中,“枯蓬断草”常用来描绘荒凉的景象,如废弃的村庄或战后的土地。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生活的不幸或困境。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生态学,它可能指代植被的退化或环境的恶化。
“枯蓬断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荒凉景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荒凉、破败景象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枯蓬断草”常与战乱、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凄凉、悲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和绝望的情境。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旅行中看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到处是枯蓬断草,那种荒凉的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枯蓬断草间,孤影独徘徊,岁月无情逝,心中悲难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土地,干枯的草丛和断裂的草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穿过枯草的沙沙声,增添一种孤寂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olate”或“barren”,它们也用来形容荒凉的景象,但“枯蓬断草”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枯蓬断草”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具体的景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绘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蓬】
(形声。从艸,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蓬,蒿也。 、 《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蓬。 、 《礼记·内则》-桑蓬矢六。 、 《楚辞·沈江》。注:“蒿也。”-若纵火于秋蓬。 、 潘岳《西征赋》?-飘萍浮而蓬转。
3.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4.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