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5:48
旅帅(lǚ shuài)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军事领域。字面意思是指“旅”的领导者,其中“旅”在古代军队编制中通常指的是一个较小的军事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连或营。因此,“旅帅”指的是这个军事单位的指挥官或领导者。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旅帅”常被用来指代军队的基层指挥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已经不常用,但在历史学、军事学的专业领域中,仍会提及以描述古代军队的组织结构。
“旅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结构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组织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这个词汇,但在研究古代军事历史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体系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旅帅作为基层指挥官,其能力和品德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因此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旅帅”,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以及那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英雄主义的色彩。
在学*和研究**古代军事史时,我曾多次遇到“旅帅”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体系。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旅帅”来描绘战场上的指挥官:
铁甲寒光映日辉,旅帅挥旗战鼓催。 千军万马随令动,一将功成万骨灰。
想象一幅古代战场的画面,旅帅站在高处,挥动旗帜,指挥士兵前进。战鼓声、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氛围。
在西方军事历史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是“Captain”(上尉),负责指挥一个连队。虽然具体职责和规模有所不同,但都是基层指挥官的角色。
“旅帅”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在理解和研究*古代军事历史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文化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帅】
(形声)。
同本义 ,佩巾也。——《说文》。张舜徽注:“然佩巾之义,经传皆用帨,无用帅者,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吴楚《说文染指》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
【引证】
《诗·野有死麕》-无感我帨兮。 、 《仪礼·士昏礼》-毋施衿结帨。 、 《礼记·内则》-左佩纷帨。又,女子设帨于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