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5:28
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对血有极度的渴望,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残忍、暴力、以伤害他人为乐的性格或行为。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常用于描述那些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嗜血成性 常用来描绘反派角色或野兽,如吸血鬼、狼人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好斗或喜欢暴力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犯罪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具有特定心理特征的个体,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
同义词:残忍、冷酷、无情、好斗、暴虐 反义词:仁慈、温和、同情、和平、宽容
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源于汉语,由“嗜血”和“成性”两个词组成。"嗜血"指的是对血的极度渴望,"成性"则表示这种行为或特征已经成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那些残忍的统治者或战士。
在不同的文化中,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可能与特定的神话、传说或历史**相关联。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吸血鬼和狼人常被描绘为嗜血成性的生物,而在东方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与某些历史上的暴君或战争英雄相关。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恐怖和厌恶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暴力、死亡和无情的场景,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不安。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那些在体育竞技中过于激烈或不择手段的**员,或者在政治辩论中过于攻击性的政治家。
在诗歌中,可以将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融入描述战争或暴力的场景,增强诗歌的情感强度和视觉冲击力。
结合恐怖电影中的血腥场景或重金属音乐中的暴力歌词,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 "bloodthirsty" 或德语中的 "blutrünstig",都有类似的表达,用来描述对血的渴望和残忍的行为。
嗜血成性 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负面行为和性格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残忍性,还暗示了行为者的内在本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李愬久经沙场,~,杀人如麻。
1.
【嗜】
(形声。从口,耆(shì)声。本义:爱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嗜,嗜欲,喜之也。 、 《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 、 《世说新语·简傲》-性嗜酒。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组词】
嗜学、 嗜癖、 嗜胆、 嗜茗、 嗜古、 嗜书、 嗜杀、 嗜枣、 嗜爱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