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5:39
词汇“放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放散”字面意思是指散开、分散或释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质、能量、情感等的扩散或释放。
“放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构成由“放”(释放)和“散”(散开)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并扩展到更多领域。
在中华文化中,“放散”有时与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相联系,如“春暖花开,万物放散生机”。
“放散”给人一种释放和自由的感觉,可能联想到解脱、放松或新生。
在日常生活中,“放散”可以用来描述情绪的释放,如在压力大时通过**或娱乐活动来放散压力。
在诗歌中,“放散”可以用来形容月光的洒落:“月光如水,温柔地放散在静谧的湖面上。”
在英语中,“放散”可以对应“disperse”或“release”,具体取决于上下文。
“放散”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物质、能量和情感的扩散。了解其不同用法和语境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