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2:24
词汇“克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克除”字面意思是通过努力或手段去除、消除某事物。它通常用于表达克服困难、消除障碍或去除不良因素的含义。
“克除”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克”(克服)和“除”(去除)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克除”可能与修身养性、克服困难等价值观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文雅的语境中。
“克除”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设定目标、克服困难时使用“克除”这个词汇,表达一种决心和毅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克除”来表达一种战胜困难、迎接新生的意境:
在黑暗中克除恐惧,
黎明的曙光终将到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克服困难时的坚定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充满力量的音乐,来表达“克除”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overcome”、“eliminate”等,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克除”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传达一种克服困难、消除障碍的决心和努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雅性和表现力。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