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23
“比勘”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比较和校对来核实或修正文本、数据等。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它通常指对文献、古籍、数据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以发现差异、错误或改进之处。
“比勘”一词源自汉语,其中“比”意为比较,“勘”意为校对或核实。在古代文献学中,比勘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这一词汇在专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对文献的精确性和真实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比勘在文献学和历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和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
“比勘”一词给人以严谨、细致和学术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学者在书斋中埋头苦干的场景,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热情。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使用比勘方法对比不同版本的历史文献,这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的真相。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比勘”:
在古卷的尘埃中,我比勘,
字句间的微光,历史的深渊。
每一笔,每一划,
是时间的印记,是智慧的传承。
视觉上,“比勘”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堆满书籍的书架,以及学者专注阅读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翻阅纸张的沙沙声,或是学者低声讨论的细语。
在英语中,与“比勘”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ollate”或“compare and verify”,它们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也有类似的使用场景。
“比勘”是一个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代表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知识精确性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比勘”有助于提升我的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勘】
(形声。从力,甚声。本义:校订,核对)。
同本义(考订核实异同)。
【引证】
《说文新附》-勘,校也。 、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
【组词】
勘合、 勘对、 勘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