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3:40
无稽之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言论”或“荒谬不可信的话”。它用来形容那些没有事实依据、逻辑混乱或完全不合理的说法。
“无稽之谈”源自**古代,其中“无稽”意为“没有根据”,“之谈”即“的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批评或否定不合理的言论。
在**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言之有据”,因此“无稽之谈”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基于事实的言论,反映了社会对真实性和逻辑性的重视。
使用“无稽之谈”时,常带有轻蔑或不屑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荒谬、不切实际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听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谣言或传言,我可能会用“无稽之谈”来表达我的不信任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也听闻那无稽之谈,关于永恒的谎言。”
想象一个荒诞的场景,如一群人在讨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计划,这种场景可能与“无稽之谈”的视觉联想相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surdity”或“nonsense”,虽然它们在细微的语义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不合理或荒谬的言论。
“无稽之谈”是一个有力的批判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拒绝不合理的信息,还强化了我们对事实和逻辑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无稽之言勿听。
既无其说,是为~。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认为他最有资格接受帝位,就准备禅位给他,并告诫他:“你不骄不躁,天下没人与你争高下,你不夸耀自己,天下没人与你争功名。人心很险恶,道心很深微,所以要做圣人必须做到无稽之言勿听。”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稽】
叩头至地。
【引证】
《荀子·大略》-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 、 《礼记·射义》-再拜稽首。 、 《仪礼·士丧礼》-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组词】
稽拜、 稽颡、 稽颡膜拜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谭。-谈,语也。 、 《诗·小雅·节南山》-不敢戏谈。 、 《庄子·天运》-三日不谈。 、 《汉书·公孙宏传》-宏为人谈笑多闻。 、 《战国策·齐策》-坐谈问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不假仆一二谈也。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谈笑而死。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女子毋多谈。
【组词】
谈笑自若;谈聚、 谈会、 洽谈、 座谈、 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