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7:51
“狼狈周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狼和狈两种动物相互依靠,比喻处境困难,行动不便。基本含义是指人在困境中,行动受限,难以自拔。
在文学作品中,“狼狈周章”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逆境中的窘迫状态,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宝玉在家族衰败时的无奈。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如“他最近真是狼狈周章,工作丢了,家里又出了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企业在面临法律诉讼或财务危机时的困境。
“狼狈周章”源自古代对狼和狈两种动物的描述,古人认为狼和狈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就会陷入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人在各种困境中的状态。
在**文化中,狼和狈常被视为狡猾和贪婪的象征,因此“狼狈周章”也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常用来形容人在道德或行为上的困境。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普遍的人类困境。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风雨中挣扎,或是面对重重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在面对连续不幸**时的感受,如“那段时间我真是狼狈周章,工作不顺,家里又有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交加夜,行人狼狈周章,心中愁绪万千。”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泥泞中挣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雨声和人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tight spot”或“in a pickl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类似的困境感。
“狼狈周章”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人在困境中的状态。在学*汉语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狈】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3.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4.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