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0:04
“戴玄履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上戴着黑色的帽子,脚下穿着黄色的鞋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穿着打扮,或者比喻人的行为举止。
在文学作品中,“戴玄履黄”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特定的角色形象,强调其与众不同的装扮或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或个人风格。
“戴玄履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服饰颜色的讲究。在古代,黑色和黄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黑色常与庄重、神秘相关,而黄色则与尊贵、权力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文化中,服饰的颜色和样式往往与社会地位、职业和场合有关。例如,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和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以显示其等级和身份。因此,“戴玄履黄”可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更深的文化含义。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贵族或文人,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时尚时,它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描述某个历史人物的服饰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戴玄履黄步轻移,古风今韵共流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黑色帽子和黄色鞋子的古代人物,给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增强这种历史和文化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用以描述特定的服饰或行为。
“戴玄履黄”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服饰文化的重视,以及颜色在社会地位和身份表达中的作用。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增进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1.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2.
【玄】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而有亦色者为玄。 、 《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 《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夏纁玄。 、 《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 、 《易·坤》-天玄地黄。 、 《孟子》-篚厥玄黄。 、 《诗·召南·卷耳》-我马玄黄。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