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4:14
词汇“怡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怡”和“愉”。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怡愉”进行深入分析。
“怡愉”字面意思是愉快、愉悦,形容心情舒畅、快乐。其中,“怡”表示愉快、和悦,“愉”也表示快乐、愉悦。两者结合,强调了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怡”和“愉”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源自《说文解字》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逐渐固定,并在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怡愉”常与和谐、安宁的生活状态联系在一起,如“怡然自得”、“心旷神怡”等表达都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怡愉”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美好的时光、和谐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人们在交流中传递积极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怡愉”来形容自己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时的愉悦心情,或者在与朋友聚会时的快乐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怡愉”:
春风拂面,心怡愉,
花开花落,岁月悠。
在英语中,“怡愉”可以对应为“joyful”或“pleasa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愉悦和快乐的情感。
“怡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怡愉”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效果。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愉】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和悦,快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愉,乐也。 、 《广雅》-愉,喜也;说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是愉。 、 《礼记·祭义》-其进之也,敬之愉。 、 《论语》-愉愉如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心愉于内。 、 《庄子》-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 《吕氏春秋》-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
【组词】
愉怡、 愉心、 愉目、 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