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5:44
“孔武有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非常强壮有力。其中,“孔”意为非常、极其,“武”指武力、力量,“有力”即有力气。整个成语形容人的体格强健,力量大,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体力和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孔武有力”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战士,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体育**员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军事等,这个词汇也常被使用来描述那些体能出众的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和语境适应性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概念。
“孔武有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壮的体魄和力量被视为男性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在军事和武术文化中。因此,“孔武有力”这个词汇在描述英雄人物或战士时尤为常见。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力量、勇气和决心。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描述某人体力出众的情况,可以使用“孔武有力”这个词汇来准确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孔武有力,如同山岳般坚定,每一次挥拳,都如同雷霆万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肌肉发达、面容坚毅的男子,给人一种力量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脚步声或有力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ong as an ox”或“muscular and power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孔武有力”这个词汇在描述体力和力量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强壮,还隐含了精神上的坚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孜渐长,~,喜田猎,不务生产,乐斗好杀。
1.
【孔】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本义:甚,很)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
【组词】
孔亟、 孔多、 孔明、 孔疚、 孔虔、 孔圣
小窟窿。
【引证】
《玉篇》-孔,窍也,空也。 、 《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3. 【有】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