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5:11
借取:指从他人那里暂时取得某物,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归还。这个词汇通常涉及物品、金钱或知识等资源的暂时使用。
“借取”一词源于古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中已有“借”字的记载,表示暂时使用他人之物。
在许多文化中,“借取”行为涉及信任和责任。例如,在某些社区,借取物品是一种常见的互助行为,体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
“借取”一词通常带有一种临时性和依赖性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的时刻,或是对他人的信任和感激。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急需一本专业书籍,但图书馆已经借出。我向同事借取了这本书,并在一周内归还,这次经历加深了我对“借取”行为的理解。
诗歌: 借取一缕阳光,温暖心房, 借取一本书籍,智慧流淌。 承诺归还,心存感激, 借取之间,情谊绵长。
视觉:想象一个人从朋友手中接过一本书,脸上带着感激的微笑。 听觉:听到“借取”这个词时,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对话声,或是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借取”对应的词汇是“borrow”,其使用情况与中文中的“借取”相似,都涉及暂时使用他人之物并承诺归还。
“借取”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汇,涉及信任、责任和互助。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色彩,这对于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