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2:57
含血噀人(hán xuè xùn ré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含着血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或诬蔑他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尖酸刻*、恶意中伤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含血噀人常用来描绘那些心怀恶意、言语刻*的角色,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冲突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辞过于尖锐或不公正。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诽谤或心理攻击的行为。
同义词:恶语中伤、诬蔑、诽谤、中伤 反义词:赞扬、褒奖、称颂、推崇
含血噀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言语力量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恶意言辞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而有信”和“言辞温和”,因此含血噀人**这样的成语在社会交往中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公正或恶意的言辞。
含血噀人这个成语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愤怒、厌恶和恐惧。它让人联想到冲突和敌意,以及言语可能带来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使用尖锐的言辞攻击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含血噀人这个成语可以准确地描述这种行为,并表达我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言辞如利剑,含血噀人,
刺穿了和平的假面,揭露了内心的阴暗。
含血噀人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争吵场景,或者是电影中角色之间的恶毒对话。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愤怒的面孔和挥舞的手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刺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b someone in the back”或“speak ill of someone”,虽然这些表达没有含血噀人那么形象和生动,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恶意言辞的概念。
含血噀人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言语的力量,以及如何在交流中保持尊重和理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噀】
[含着液体]喷;喷水
【组词】
噀水、 噀嘴、 噀玉喷珠、 噀血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