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6:32
干陵:干陵是唐代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它是唐代十八陵之一,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座合葬两位的陵墓。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干陵常被用作历史背景或象征,用以描绘唐代的历史氛围或表达对古代帝王的敬仰。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干陵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景点或历史教育的一部分。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干陵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建筑和葬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义词:唐陵、帝陵 反义词:民墓、普通墓地
干陵一词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在古代,“干”字常用于地名,而“陵”则指帝王或贵族的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陵成为特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地的专有名词。
干陵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实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
干陵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它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在参观干陵时,我被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石刻所震撼,深刻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陵作为历史背景,创作出如下的诗句:
干陵石刻映古风,
唐韵千年犹未穷。
帝王威仪今何在,
唯留青史话英雄。
干陵的石刻和建筑可以激发视觉联想,而关于干陵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则可以引发听觉联想,如古代的祭祀音乐或历史叙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帝王陵墓也有其对应词汇,如埃及的“金字塔”或英国的“温莎城堡”,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重要的历史遗迹。
干陵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是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干陵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