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6:35
“不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仅仅”或“不只是”。它用来强调某事物或情况不仅限于一个方面或一个原因,而是有更广泛的范围或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文学中,“不独”常用于强调主题的普遍性或深度,例如:“这个问题不独困扰着我们,也困扰着整个社会。”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学术讨论中,它可以帮助清晰地表达观点。 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社会学等,使用“不独”可以增强论点的严谨性和深度。
同义词:不仅、不仅限于、不只、非但、不但 反义词:仅、只、仅仅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应性,例如“不仅”可能更常用于日常对话,而“不独”则更多用于正式或学术写作。
“不独”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不”(否定)+“独”(单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不独”强调的是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这与人重视整体性和辩证思维的文化背景相契合。
“不独”这个词给我一种严谨和深思熟虑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避免片面和简单的结论。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不独”来增强我的论点的全面性和深度,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我会指出这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涉及到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不独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心中的希望。”
视觉上,“不独”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多面的钻石,每个面都反射着不同的光芒;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深沉的讨论声,充满了思考和探索。
在英语中,“not only”可以对应“不独”,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不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在表达时更加全面和深入。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