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1:16
“三观”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个概念构成了一个人对世界、生活和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三观”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三观”这个词汇在20世纪中叶开始在**流行,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成为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三观被认为是个人品德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通过评价他人的三观来判断其是否值得信赖或合作。
“三观”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色彩,它涉及到个人的核心信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在讨论时往往需要认真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听到人们在讨论某个新闻或社会现象时提到“三观”,用以表达对的看法和对他人观点的认同或不认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三观”来表达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世界如画,三观为笔,
绘出人生百态,价值千般。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由三个相互交织的圆环组成的图形,分别代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