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0:59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房梁。
【引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唐·杜牧《阿房宫赋》-架梁之椽。
【组词】
横梁;悬梁、 梁楹、 梁倚、 梁木其坏
稻粱 同: 粱
【引证】
《淮南子·人间》-养以刍豢黍梁。
【组词】
梁肉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堤堰;鱼堰。
【引证】
《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 《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隄谓之梁。 、 《水经注·济水注》-梁,水隄也。 、 《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掌以时渔为梁。
【组词】
梁笱
国名。
周时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引证】
《战国策·齐策四》-游于梁。
又。
【引证】
朝代名。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引证】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
又。
【引证】
、
古九州之一 。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架桥、修桥。
【引证】
《左传·庄公四年》-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