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3:40
词汇“帘视壁听”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帘”、“视”、“壁”、“听”。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帘视壁听”字面意思是通过帘子看,隔着墙壁听。基本含义是指偷看偷听,暗中观察或窃听他人的行为或谈话。
“帘视壁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传统的意义。在古代,由于技术和法律的限制,偷听偷看的行为较为常见,因此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帘视壁听”这个成语在强调隐私保护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权利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光明正大、偷偷摸摸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在帘视壁听,我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
在创作中,可以将“帘视壁听”用于描述一个神秘的场景,如侦探在暗中观察嫌疑人的一举一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躲在窗帘后,透过缝隙窥视外面的世界;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偷听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vesdrop”(偷听)和“spy”(偷窥),但它们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成语。
“帘视壁听”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隐私和道德的关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芥隐笔记》:欧阳与同院学士出游,遇马践犬,死于道,公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文意固似欧阳者,然据其时,则穆在先矣。《芥隐》之言,恐亦帘视壁听者耶?亦未为古。
1.
【帘】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引证】
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
3.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