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0:45
帘窥壁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透过帘子窥视,贴着墙壁偷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偷偷摸摸地观察或偷听别人的隐私或秘密。
在文学作品中,帘窥壁听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阴险或不光明正大的行为,如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偷偷观察嫌疑人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好奇心重,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侦察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非正常的观察或信息收集方式。
同义词:偷听、窥视、暗中观察 反义词:公开、坦诚、光明正大
帘窥壁听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社会文化,当时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帘子和墙壁是常见的隔离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隐私意识的增强,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有贬义。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的隐私是一种美德。因此,帘窥壁听** 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被视为不礼貌或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隐私保护法律的完善,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侵犯他人隐私的不道德行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些阴暗的场景,如**活动或不正当的监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帘窥壁听 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而是倾向于通过公开和诚实的交流来了解事情。
在创作中,可以将帘窥壁听 作为一个情节元素,用来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在一个悬疑小说中,主角可能需要使用这种手段来揭露一个隐藏的真相。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帘子后面移动,或者一个人贴着墙壁,耳朵紧贴墙面。听觉上,可能是微弱的耳语声或心跳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avesdropping" 或 "peeping",虽然具体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不正当的观察或偷听。
帘窥壁听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传达了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1.
【帘】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引证】
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窥】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引证】
《说文》-窥,小视也。 、 《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 《论语·子路》-窥见室家之好。 、 《史记·管晏列传》-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 唐·柳宗元《三戒》-蔽林间窥之。
【组词】
窥觑、 窥瞰、 窥欲
3.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