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50:59
战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战争中牺牲或死亡”。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在军事冲突中失去生命的士兵或军人。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战殁”常用来渲染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悲壮,如在战争小说或诗歌中。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战死”或“牺牲”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战争研究等专业领域,“战殁”是一个正式且常用的术语,用来记录和分析战争中的死亡情况。
同义词:战死、牺牲、阵亡 反义词:生还、幸存
“战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战”指战争,“殁”指死亡。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战殁”一词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战殁往往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国家纪念日或烈士纪念活动中,战殁的士兵会被高度赞扬和纪念,体现了社会对战争牺牲者的尊重和缅怀。
“战殁”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以及英雄的牺牲。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家族中有战殁的先辈,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有特殊的情感色彩,成为家族历史和记忆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战殁”来表达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和敬意:
战火燃尽英雄梦,
殁于沙场魂不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战场上,士兵们的遗体被覆盖着国旗,这样的画面会让人深刻感受到“战殁”的沉重。在音乐中,悲壮的交响乐或哀悼的旋律可以与“战殁”这个词汇产生共鸣。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fallen in battle”或“killed in action”,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带有对战争牺牲者的尊重和纪念。
“战殁”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战争死亡的术语,还承载着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赞扬。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殁】
(形声。从歺(è),(mò)声。歺残骨,与死亡有关。本义:死)。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殁,终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伯乐既殁兮。 、 《国语·晋语四》-管仲殁矣。 、 韩愈《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长者存。
【组词】
既殁、 殁世、 殁命、 殁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