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6:07
战犯:指在战争中犯有严重罪行的人,通常是指违反国际法或战争法规的个人,如犯有战争罪、反人类罪或种族灭绝罪等。
战犯一词源于对战争中违法行为的识别和惩罚。随着国际法的发展,战犯的定义和审判标准也逐渐明确和规范化。
在许多文化中,战犯被视为罪大恶极的存在,他们的行为被广泛谴责。在社会背景中,战犯的审判和惩罚常常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战犯一词往往引发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愤怒、恐惧和厌恶。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无辜者的牺牲和法律的正义。
在个人经历中,战犯可能与历史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相关,或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的国际法庭审判案例。
在诗歌中,战犯可以被用来象征罪恶和历史的重负:
战犯的脚步,沉重如铁, 历史的审判,永不遗忘。
战犯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铁窗和严肃的法官,以及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
在不同语言中,战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战争中的严重罪犯——是普遍存在的。
战犯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法律和历史的知识,还触及人类道德和正义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加深对战争罪行和国际法的理解。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