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2:46
战火纷飞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战争中的火焰四处飞溅,形容战争激烈、战事频繁。基本含义是指战争状态下的混乱和破坏,常用来描述战争的残酷和动荡。
“战火纷飞”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战火”和“纷飞”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战火”指战争中的火焰,而“纷飞”则形容事物四处飞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战争的激烈和动荡。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战火纷飞”常常与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以及英雄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这个词汇被用来强调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性的考验。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因为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在表达时,这个词汇常常用来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个人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历史学习、新闻报道或影视作品中的战争场景相关。例如,在观看一部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录片时,可能会听到解说员用“战火纷飞”来形容当时的战场。
在诗歌中,可以将“战火纷飞”融入到对战争的描绘中,如:
在那战火纷飞的夜晚,
星辰也黯淡无光。
勇士们的呐喊,
回荡在破碎的城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战场上火焰四溅、硝烟弥漫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悲壮的交响乐,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来增强“战火纷飞”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类似的表达有:
这些表达都传达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动荡。
“战火纷飞”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和动荡,还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这种友谊来自~的年代。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纷】
(形声。从糸(mì),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纷,马尾韬也。
4.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