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15:03
“忠孝两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既能尽忠于国家或组织,又能孝顺父母,两者都能兼顾,做到完美无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和道德标准,即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都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
在文学作品中,“忠孝两全”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同时又不忘家庭责任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的人。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管理学中,可能会探讨如何在职业责任和个人道德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义词:忠孝双全、忠孝兼备 反义词:忠孝不两全、忠孝难两全
同义词“忠孝双全”和“忠孝兼备”在意义上与“忠孝两全”相似,都强调两者都能兼顾。反义词则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忠和孝可能难以同时兼顾。
“忠孝两全”这个成语源自传统文化,忠和孝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两大核心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其应用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忠和孝被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忠指的是对国家、君主或组织的忠诚,孝则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在传统社会中,忠孝两全被视为理想的人格特质,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传统的道德标准可能会受到挑战。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它鼓励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都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在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的情况。例如,一个职场人士可能需要在加班和陪伴家人之间做出选择,这时候“忠孝两全”的概念可以提供一种指导原则,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忠孝两全”融入到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中:
忠心如铁,孝心如水,
两全其美,人间典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穿古代官服的男子,同时手持家书和官印,象征着他在公私之间的平衡。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庄重、节奏稳定的古典音乐,来表达这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价值观,如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西方文化中,“duty to country”和“duty to family”也是重要的道德观念。
“忠孝两全”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在现代社会,尽管面临各种挑战,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
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
小弟闻得岳元帅~,大重义气,我此去投他,公私两尽。
1.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不可谓忠。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 诸葛亮《出师表》-为忠善者。
2.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