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0:41
词汇“囚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囚”通常指被监禁的人,而“髻”则是指将头发盘成的一种发型。结合起来,“囚髻”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发型,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与囚犯相关的发型。
“囚髻”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囚犯特有的发型,用以标识其身份。这种发型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其社会地位或法律状态。
由于“囚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这种发型作为一种社会或法律标识。
“囚髻”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法律和社会制度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型可能已经不再使用,导致该词汇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囚髻可能是一种社会和法律的标识,用以区分囚犯和普通民众。这种发型可能与当时的刑罚制度和身份标识有关。
提到“囚髻”,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刑罚和囚犯的悲惨境遇,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
由于“囚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囚髻”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以描绘古代囚犯的生活或特定历史时期的氛围。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囚犯的形象,特别是他们的发型,以此来传达“囚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用特定发型标识囚犯的做法,但具体词汇和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囚髻”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和法律制度的一部分。虽然它在现代语言中不常见,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囚】
(会意。从人在囗(围)中。本义:拘禁、囚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囚,系也。 、 《尔雅》-囚,拘也。 、 《诗·鲁颂·泮水》-在泮献囚。 、 《史记·始皇纪》-斯率囚。 、 司马迁《报任安书》-韩非囚秦。 、 《韩非子·难四》-景公乃囚阳虎。 、 唐·李朝威《柳毅传》-泾水之囚之至矣。
【组词】
囚阱、 囚解、 被囚;囚奴、 囚拘、 囚桎
2.
【髻】
(形声。从髟(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头上倭堕髻。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 清·袁枚《祭妹文》-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
【组词】
髻珠、 髻丫、 髻根、 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