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5:40
“北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向北进行狩猎活动。在古代,这通常指的是帝王或贵族为了娱乐、军事训练或政治目的而进行的狩猎活动。
在文学中,“北狩”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帝王的生活场景,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权力和荣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考古发现。
同义词可能包括“狩猎”、“游猎”等,但这些词汇没有特定的方向性。反义词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因为“北狩”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词汇。
“北狩”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北”指的是方向,“狩”指的是狩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出现。
在古代**,北狩不仅是帝王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展示国家力量和统治者权威的方式。这种活动往往伴随着***的军事演练和政治宣传。
对于我来说,“北狩”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和庄严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古代**的辉煌历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学*到关于北狩的知识,这让我对古代**的文化和政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北狩”:
北风呼啸,帝王策马奔腾,
狩猎的号角响彻云霄。
荣耀与权力,在林间交织,
北狩的传说,永世流传。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帝王骑着骏马,在北方的草原上狩猎,背景是壮丽的山脉和广阔的天空。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代乐器的声音,如鼓声和号角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狩猎活动也可能存在,但不一定有特定的方向性词汇。例如,在欧洲中世纪,贵族也会进行狩猎,但这通常不与特定的方向相关联。
“北狩”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连接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桥梁。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帝王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狩】
(形声。从犬,守声。“犬”是狩猎的助手,故从犬。本义:冬季打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狩,犬田也。 、 《易》。按,田必有犬,故从犬。”-明夷于南狩。 、 《易·荀》注-岁终田猎曰狩。 、 《尔雅》-冬猎为狩。 、 《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 、 《汉书·刑法志》-冬大阅以狩。 、 《列子·黄帝》。注:“火田为狩”-狩于中山。 、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组词】
狩田、 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