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5:13
词汇“暑箪”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含义。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可以分别解释“暑”和“箪”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强行解释,可以想象它可能指的是夏天用来盛放食物的竹器,或者比喻夏天炎热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提供实际的例句。但如果我们创造性地使用它,可以有以下例句: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但如果我们将其拆分为“暑”和“箪”,可以有以下对应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暑”和“箪”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夏天的高温是自然现象,而“箪”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材料利用。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但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一种创意表达,可以想象在描述夏天生活时使用。
由于“暑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进行跨文化比较。但如果我们将“暑”和“箪”分别与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汇进行比较,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对夏天和容器的态度和表达。
通过对“暑箪”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通过创造性的使用,它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簟】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引证】
《礼记》-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