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7:29
暑衣:字面意思是指夏季穿着的衣物,主要用于防暑降温,通常材质轻*、透气,如棉、麻等。
暑衣一词源于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季节性。随着时尚和科技的发展,暑衣的材质和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棉麻到现代的合成纤维,更加注重透气性和防晒功能。
在**文化中,暑衣与节气紧密相关,如“立夏”后人们开始换上暑衣。社会背景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暑衣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暑衣让人联想到清凉、舒适和休闲,是夏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放松和享受夏日时光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暑衣是夏季日常穿着的主要选择,尤其在高温天气中,选择合适的暑衣可以大大提升舒适度。
在诗歌中,暑衣可以被用来象征夏日的轻盈和自由,如:
夏风轻拂,暑衣飘飘,
心随白云,自在逍遥。
暑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轻盈的布料、明亮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夏日午后的蝉鸣或轻柔的风声。
在不同文化中,暑衣的概念相似,但具体设计和材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热带地区,暑衣可能更加注重防晒和透气性。
暑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季节性衣物的基本功能,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审美等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