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7:31
外衣:字面意思是指穿在身体外面的衣服,通常用来保暖、保护或装饰。基本含义是指覆盖在身体表面的衣物,与内衣相对。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外衣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身份、地位或隐藏的真相。例如,一个人可能穿着华丽的外衣,但内心却空虚或邪恶。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外衣通常指具体的衣物,如“今天天气冷,我得多穿一件外衣。”
专业领域:在时尚或服装设计领域,外衣可能指特定类型的服装,如风衣、大衣等。
同义词:外套、大衣、外袍
反义词:内衣、内裤、内衫
细微差别:外衣通常指较轻便的外部衣物,而外套或大衣可能更厚重,具有更强的保暖功能。内衣则是穿在身体内部的衣物。
词源:外衣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穿在外面的衣物。
演变:随着时尚和服装设计的发展,外衣的种类和样式越来越多样化,从简单的保暖功能发展到兼具时尚和功能性。
意义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外衣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穿着特定的外衣可能代表特定的社会地位或职业。
情感反应:外衣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保护和安全感。
联想:穿着外衣可能让人想到户外活动、旅行或季节的变化。
经历或故事:在冬天,我总是喜欢穿一件厚厚的外衣,因为它让我感到温暖和舒适。
诗歌:
在寒冷的冬日,
我披上外衣,
它不仅是保护,
更是心灵的慰藉。
视觉联想:看到外衣可能让人想到冬天的雪景、街头的人群或时尚秀场。
听觉联想:听到“外衣”这个词可能让人想到风声、脚步声或衣物摩擦的声音。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外衣可以对应为“outerwear”或“coat”,在法语中为“vêtement extérieur”。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外衣的设计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气候条件。
理解:外衣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物品,也是文化和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外衣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