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8:44
殃戮(yāng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殃”和“戮”。其中,“殃”字意指灾难、祸害,而“戮”字则指杀戮、屠杀。结合起来,“殃戮”指的是因杀戮而带来的灾难或祸害,强调了暴力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殃戮”常用来描述战争、屠杀或其他暴力所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战争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或社会学中,“殃戮”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暴力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同义词:屠杀、杀戮、灾难、祸害 反义词:和平、安宁、救赎、抚慰
同义词中,“屠杀”和“杀戮”更侧重于暴力行为本身,而“灾难”和“祸害”则更强调后果。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殃戮”相对的正面状态或行为。
“殃”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灾难、祸害。“戮”字则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杀戮。这两个字结合形成的“殃戮”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常见。
在**文化中,“殃戮”常与战争、历史悲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暴力行为的谴责。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和平与和谐。
“殃戮”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痛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屠杀和无辜者的牺牲。它唤起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暴力行为的反思。
在讨论历史**或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时,我曾使用“殃戮”这个词来描述战争的残酷和无辜者的苦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片血染的土地上,
殃戮的阴影久久不散,
孩子们的哭声,
是对和平最深的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战后的废墟,孩子们在哭泣,这强化了“殃戮”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争的爆炸声和人们的哀嚎,增强了这个词的情感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rnage”或“slaughter”,它们也强调了***的杀戮和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同文化中对暴力和灾难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共同追求。
“殃戮”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和暴力的代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以及我们在追求和平中的责任。
1.
【殃】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殃,咎也。 、 《广雅》-殃,败也。 、 《释言》-殃,禍也。 、 《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楚辞·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
【组词】
殃煞、 殃榜、 殃人货、 殃咎、 殃毒、 殃祸、 殃孽、 遭殃;灾殃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引证】
《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国语》-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组词】
殃流妻女、 殃及、 殃及池鱼、 殃民
2.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引证】
《说文》-戮,杀也。字亦作剹。 、 《周礼·掌戮》注-戮谓膊焚辜肆。 、 《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 《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组词】
戮佞、 戮身、 戮挫、 戮杀、 戮害、 戮罪、 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