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9:46
宁息(níng 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平静、安宁的状态,或者指停止、平息。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从动荡或紧张状态恢复到平静或稳定的过程。
在文学中,宁息可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宁静,如“夜幕降临,山林宁息”。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希望某件事情能够平息下来,如“希望这场风波能够宁息”。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宁息可能用来描述情绪或社会冲突的缓解。
同义词:平静、安宁、平息、缓解 反义词:动荡、紧张、加剧、激化
宁息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宁”字有安宁、平静的含义,“息”字则有停止、休息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平静或停止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宁息常常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在社会冲突或个人情绪波动时,人们往往希望达到宁息的状态,这反映了人对于和谐与平静的重视。
宁息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放松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平静的水面或是心灵的安宁。在紧张或焦虑的时刻,这个词可以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希望事情能够平静下来时使用这个词,比如在家庭争吵后,我希望气氛能够宁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落,世界宁息,心灵在宁静中找到了归宿。”
宁息可以联想到宁静的湖面、夜晚的星空或是轻柔的摇篮曲,这些图像和声音都能传达出平静和安宁的感觉。
在英语中,宁息可以对应到“calm down”或“quieten”,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从动荡到平静的状态。
宁息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内心平和和社会和谐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