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9:35
挟贵倚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依仗自己的高贵地位或权势来行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权力来压迫他人或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挟贵倚势 常常用来描绘那些傲慢自大、不择手段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滥用权力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权力滥用的问题。
挟贵倚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挟”(依仗)、“贵”(高贵)、“倚”(依靠)、“势”(权势)四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那些依仗自己地位和权力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挟贵倚势** 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倡导的“仁爱”和“礼”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压迫和滥用权力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或听说过某些人挟贵倚势的情况,这种行为往往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挟贵倚势,如夜幕下的阴影,
权杖在手,心却如冰冷。
挟贵倚势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身穿华丽服饰的人,手持权杖,面带傲慢的微笑,周围的人则显得卑微和畏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buse of power" 或 "exploit one's position",虽然不如 挟贵倚势 这个成语那样具有形象性和文化内涵,但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挟贵倚势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滥用的现象,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保持谦逊和公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他本是个君子人则待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端邸~,盛气凌人,汉大臣中,稍有才具者,必遭忌克。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
3.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