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00
“儿大不由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孩子长大了就不再完全听从母亲的意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孩子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不再完全受父母控制。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的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演变,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控制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儿大不由娘”反映了社会对子女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认识和接受。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人们对成长、独立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成长过程中的挣扎、父母的放手以及子女的自我发现。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与父母在某些决定上的分歧,这时候“儿大不由娘”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儿大不由娘,独立的风帆已扬。”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成年子女与父母在某个决定上对峙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父母无奈的叹息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虽然含义不完全相同,但也涉及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儿大不由娘”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子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我也没办法了。
1.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5.
【娘】
(形声。从女,良声。本义:对妇女的泛称,多指少女)。
同本义。
【引证】
古乐府《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
【组词】
渔娘;厨娘;婆娘;老板娘;娘行、 娘们、 娘娘庙、 娘子关、 新娘;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