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8:11
“恶形恶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外貌或行为极其丑恶、恶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外表给人留下极坏的印象,强调其恶劣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恶形恶状”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增强其负面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外表令人不快。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犯罪分子或心理变态者的行为特征。
“恶形恶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形成的,用以形容人的恶劣外貌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注重“面子”和“形象”,因此“恶形恶状”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常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行为或外表不佳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厌恶和排斥。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行为不端、外表丑陋的人,影响了我对这些人的看法和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遇到了一个行为极其粗鲁的人,他的行为可以用“恶形恶状”来形容,让我感到非常不愉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恶形恶状,如夜幕下的阴影,让人心生畏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面目狰狞、行为恶劣的人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的嘲笑声或粗鲁的咒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deous appearance”或“vile behavi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负面意义。
“恶形恶状”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常用于形容人的恶劣外貌或行为。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人或行为的负面评价。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4.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