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1:23
“拟于不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不同类别或性质的事物进行不恰当的比较或混淆。这个成语强调了比较或类比的错误性,即在不合适的情境下进行比较,导致逻辑上的混乱或不合理。
在文学中,“拟于不伦”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恰当的比喻或象征,指出作者在表达时没有考虑到事物的本质差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指出某人在讨论或辩论时的逻辑错误。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逻辑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批评错误的类比推理。
“拟于不伦”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核心含义——不恰当的比较或类比——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逻辑和辩证思维非常重要,因此“拟于不伦”这样的成语在教育和文学批评中经常被使用,用以强调逻辑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批判性和警示性的,它提醒我在表达和思考时要避免逻辑错误和不当类比,以保持思维的清晰和准确。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拟于不伦”来指出某些文献中的逻辑错误,这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和批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拟于不伦的月光,照亮了错误的道路,指引着迷失的旅人。”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混乱的画面,各种不相关的元素被错误地组合在一起。听觉上,这可能像是一种不和谐的音乐,各种不协调的音符被强行拼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ples and oranges”,意指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比较,但不如“拟于不伦”那样具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拟于不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帮助我识别和避免逻辑错误,还增强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天文以害意,自古而然,拟非其伦,由来尚矣。
董恂的话有些~,文祥听不入耳,便挥手止住了他。
1.
【拟】
(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拟,度也。 、 《周礼·射人》注-行止而拟度焉。 、 《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 《儒林外史》-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
【组词】
悬拟、 拟足、 拟度、 拟迹、 拟题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伦】
(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伦,辈也。 、 《荀子·富国》-人伦并处。 、 《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礼记·曲礼下》-毛犹有伦。 、 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
【组词】
伦辈、 伦序、 伦表、 伦品、 伦侯、 伦望、 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