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7:53
词汇“孤士”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用语。根据字面意思,“孤”通常指孤独、单独,“士”可以指士人、学者或武士等。因此,“孤士”可能指的是一个孤独的学者或武士,强调其独立、孤高的特质。
由于“孤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孤”和“士”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形容特定类型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士”通常指有学问或有道德修养的人,而“孤士”则可能指那些在社会或学术领域中保持独立和孤高态度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孤士”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学术讨论中遇到一个坚持自己观点、不随波逐流的学者,我可能会用“孤士”来形容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繁华的都市中,他是那孤独的士,
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真理。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concepts如“loner”或“recluse”可以与之相比。
“孤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理解那些在社会或学术领域中保持独立和孤高态度的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类型的人。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