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6:05
孤子寡妇: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孤独的儿子和寡妇”,通常用来指代失去配偶的妇女和失去父母的儿子,强调他们孤独无助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孤子寡妇”常用来描绘悲惨或不幸的家庭状况,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家庭的不幸或困境。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可能会用来研究这类人群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
同义词:孤儿寡母、孤苦伶仃 反义词:幸福美满、家庭和睦
同义词“孤儿寡母”强调的是失去父亲的儿童和失去丈夫的妇女,而“孤苦伶仃”则更侧重于描述孤独和无助的状态。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感和状态。
“孤子寡妇”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的孤独和无助的意味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孤子寡妇往往被视为需要特别关照和保护的对象。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同情和支持,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互助精神。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悲伤和同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和需要帮助的情景,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孤子寡妇,他们的坚韧和乐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故事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子寡妇,泪洒尘土,心中虽苦,坚韧如初。”
看到“孤子寡妇”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老人和孩子的画面,或者是悲伤的音乐旋律,如二胡的哀婉之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rphan and widow”,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孤独和无助的情感是相通的。
“孤子寡妇”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也触发了人们对同情和帮助他人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4.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