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0:17
“无敌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强大到没有任何对手,可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称霸。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力量、能力或地位达到了无法被超越或挑战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无敌天下”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传奇生物的强大,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技能或成就。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商业,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同义词:
反义词:
“无敌天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战争和武侠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文化中,“无敌天下”常常与英雄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力量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对于那些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荣誉的人物的崇拜。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强烈的正面情感,如敬畏、钦佩和向往。它激发人们对于卓越和成功的渴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权力和统治的复杂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无敌天下”来形容某个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的人,如一位在编程比赛中屡获佳绩的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代码的海洋里,他是无敌天下的航海者,每一行代码都是他征服的岛屿。”
想象一位身披战甲的勇士,手持利剑,站在高山之巅,背景是壮丽的日出,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无敌天下”的视觉联想。音乐上,激昂的交响乐或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beatable”或“invincible”,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无敌天下”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无法被击败的概念。
“无敌天下”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不仅描述了力量和卓越,还承载了人们对于英雄和胜利的向往。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则无敌于天下。
秦人以君言为必信,法令大行,国富兵强,~。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