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35
“侠邪”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它似乎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侠”和“邪”。其中,“侠”通常指的是侠义,即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精神或行为;而“邪”则通常指不正当、邪恶或不正统的事物。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指的是一种具有侠义精神但又带有某种不正统或邪恶特质的人物或行为。
由于“侠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既有侠义的一面,又有不按常理出牌或行为偏激的一面。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特定的文学作品或角色时。
由于“侠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为了特定角色或情境而创造的词汇。
在**文化中,“侠”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侠客到现代的武侠小说,侠义精神一直是文学和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元素。而“邪”则通常与负面或不正当的行为相关联。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可能是为了创造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角色形象。
“侠邪”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复杂和矛盾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既有英雄气质又有叛逆精神的角色,这种角色往往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
由于“侠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容易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如果是在阅读武侠小说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角色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侠邪”这个词汇用于描述一个既有正义感又有叛逆精神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在故事中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冲突和戏剧性。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武侠电影中的角色,他们穿着独特的服装,行事风格独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述侠义和邪恶的音乐元素,如古筝和二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侠邪”这个词汇的表达,但类似的复杂角色形象在各种文化中都有出现,如西方文学中的反英雄角色。
“侠邪”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探讨复杂和多维的角色形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既有正面特质又有负面特质的人物或行为。
1.
【侠】
(形声。从人,夹声。本义:侠义)。
同本义。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引证】
《说文》-俠,俜也。 、 《史记·游侠传》-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新唐书·刘义传》-刘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 、 《儿女英雄传》-这十三妹是一位正气不过的侠女,你为何这等唐突他起来?
【组词】
侠奴、 侠情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