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4:18
“侠行”一词通常指的是侠客或侠士的行为,即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勇敢无畏、乐于助人、行侠仗义的行为。在**传统文化中,“侠”字常与武侠、侠义精神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为正义和他人福祉而行动的精神。
“侠”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是指古代的一种社会阶层,后来逐渐演变为指那些具有侠义精神的人。在历史长河中,“侠”字与武侠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文化中,“侠行”常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和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在社会动荡或不公时,侠士的行为往往被视为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侠行”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正义感和无私奉献。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在紧急情况下救助他人的行为,这种无私的举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侠行”的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侠行”:
风起云涌时,侠行显真章,
剑指不平事,心怀天下苍。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侠士在月光下挥剑,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和音乐会让人深刻感受到“侠行”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侠行”可能对应的是骑士精神(Chivalry),虽然具体的行为和背景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勇敢、正义和保护弱者的精神。
通过对“侠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的深层含义。
1.
【侠】
(形声。从人,夹声。本义:侠义)。
同本义。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引证】
《说文》-俠,俜也。 、 《史记·游侠传》-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新唐书·刘义传》-刘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 、 《儿女英雄传》-这十三妹是一位正气不过的侠女,你为何这等唐突他起来?
【组词】
侠奴、 侠情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