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2:05
注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用于盛放液体(如茶、酒)的容器,通常是指一种小型的、用于个人使用的碗。在古代,这种碗可能用于茶道或酒宴中,用于个人饮用。
在文学作品中,注碗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古典的、优雅的场景,如在描述古代文人雅集或茶道仪式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文物保护,注碗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文物或古董。
同义词:茶碗、酒碗、饮碗 反义词:这个词汇的反义词不太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日常词汇。
注碗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注”可能指的是注入或盛放,而“碗”则是指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如“茶碗”或“酒碗”。
在传统文化中,注碗**可能与茶文化、酒文化以及文人雅集有关。它代表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注碗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雅致和古典美。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艺术和礼仪的尊重和欣赏。
在现代生活中,注碗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收藏中。例如,有些人可能会收藏古董注碗,作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注碗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文化的传承:
岁月如流水,注碗中茶香依旧, 古韵今风,一抹青瓷诉说千年。
注碗可能让人联想到清脆的瓷器碰撞声,或是静谧的茶室中,茶水缓缓注入碗中的声音。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精致的瓷器和淡雅的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容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如日本的茶碗(茶碗)或西方的酒杯(wine glass)。
注碗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的传统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碗】
一种圆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一般比盘子深,比茶杯大和重。
【引证】
北周·庾信《春赋》-芙蓉玉碗,莲子金杯。
【组词】
饭碗;瓷碗;搪瓷碗;摆碗筷;碗泥、 碗窑
用来计量用碗装的饮食。
【引证】
明·朱有《豹子和尚自还俗》-滑出出,水冷冷,两碗来素匾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