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0:28
注视:指集中目光长时间地看某人或某物,通常带有专注、审视或深思的意味。
注视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注”有集中、注入的意思,“视”即看。随着语言的发展,注视逐渐固定为表示长时间专注地看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注视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的行为。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长时间注视陌生人可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注视可能被视为对对方的尊重或关注。
注视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专注、好奇、忧虑或爱慕。它能够激发人们对被注视对象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在个人经历中,注视可能发生在重要的对话或关键时刻,如面试时注视面试官的眼睛,或在重要演讲时注视听众,以建立连接和信任。
在诗歌中,注视可以被用来创造意境和情感深度:
月光下,她注视着湖面, 波光粼粼,心事重重。 每一道涟漪,都是她的思绪, 在夜的静谧中,轻轻荡漾。
注视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眼睛、专注的表情,或是安静的环境中只有呼吸声的场景。视觉上,可能是黑白电影中人物凝视远方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深夜电台中低沉的旁白声。
在不同语言中,注视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英语中的“stare”和“gaze”都可以表示注视,但“stare”更多带有无礼或好奇的意味,而“gaze”则更偏向于深情的凝视。
注视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视觉行为,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心理内涵。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通过对注视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