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5:03
“人味”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人的气味,尤其是指人体自然散发出的气味,这种气味通常与人的生理状态、饮食*惯、卫生状况等有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人味”也可以指代人的特质、情感或行为中体现出的“人性”。
“人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人”和“味”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人类”和“气味”。在语言的演变中,它从最初的字面意义扩展到了更抽象的“人性”的含义。
在**文化中,“人味”常常与“人情味”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温暖。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体现出“人味”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
“人味”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暖、真实和亲切的情感。它也可能让人想到某些不太愉快的体味,但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个人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感受到“人味”,或者在阅读一本好书时感受到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人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城市的喧嚣中,我寻找那一抹人味,它是街角老人的微笑,是夜归人的步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群的画面,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味”,这些气味在空气中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交谈时的声音,这些声音中也蕴含着“人味”。
在英语中,“human touch”或“humanity”可能与“人味”在某些情境下有相似的含义,但它们更多地强调人的情感和人性的一面。
“人味”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从字面的人体气味到抽象的人性特质,它都是描述人类存在的重要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人味”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关于人的各种信息和情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