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0:17
词汇“烈野”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烈野”一词通常指的是荒野或野外,但其强调的是野外的荒凉、原始和强烈的自然力量。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烈性的野外”或“强烈的荒野”。
“烈野”这个词可能源自对自然环境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强调自然环境的强烈和原始。
在许多文化中,烈野常被视为自由、原始生命力和挑战的象征。它可能与探险、生存和自然界的伟大力量联系在一起。
“烈野”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坚韧、自然的力量和未被驯服的美。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冒险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烈野可能与一次难忘的徒步旅行或露营经历相关,那里的自然环境强烈而原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烈野的风,吹散了岁月的尘埃,露出了内心最深处的坚韧。”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类似的自然环境,但其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烈野”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环境,还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态度。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