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5:31
“主君”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也可以泛指领导者或主人。字面意思是指主要的君主或主人,强调其地位的尊贵和权威。
“主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领导”、“老板”等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主君”一词承载着深厚的君臣伦理观念,强调忠诚和服从。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逐渐被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所取代。
提到“主君”,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忠诚的臣子、以及复杂的权力斗争。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权威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频繁接触到。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主君”作为背景设定,构建一个充满忠诚与背叛的复杂故事。
在其他语言中,如日语的“主君”(しゅくん)保留了类似的含义,用于描述封建时代的领主。
“主君”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