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3:14
词汇“彻身”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彻”通常指彻底、完全,而“身”指身体或个人。因此,“彻身”可以理解为彻底地涉及或影响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或者完全地与个人相关。
由于“彻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彻”和“身”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某种完全的、彻底的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彻身”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深刻的体验或感受,如在描述某种传统疗法或仪式时,强调其对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到“彻身”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种深刻的体验或感受时,可以使用它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彻身”来描述某种深刻的感受:
彻身的寒冷,如冬夜的霜,
透骨的痛,无法言说的伤。
由于“彻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含义来寻找相应的表达。
“彻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用来强调某种完全的、彻底的状态,适用于描述深刻的体验或感受。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1.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