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2
口齿伶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时发音清晰、表达流畅。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说话能力强,能够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口齿伶俐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形容人的说话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口齿伶俐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尤其是在需要沟通和表达的场合。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口齿伶俐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聪明、机智和有说服力。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说话者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口齿伶俐的演讲者,他的演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达方式生动,使得整个演讲过程非常吸引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口齿伶俐”融入描述一个智者的形象:
他口齿伶俐如流水, 智慧之言润心田。 辩论场上无人敌, 言辞之间见真章。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自信地演讲,听众全神贯注的场景。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晰、流畅的语音,以及有力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loquent" 或 "articulate",它们都强调了说话的清晰和流畅性,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所不同。
口齿伶俐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说话能力,还反映了沟通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我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他是一个~的男孩。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
4. 【俐】 ——“伶俐”(línglì):聪慧;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