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9:53
词汇“归忌往亡”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概念。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归忌往亡”字面意思是指回到忌讳的地方或者前往注定要灭亡的地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决策不明智,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或灾难。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悲剧性选择,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某些行为就被认为有“归忌往亡”的意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警告某人不要做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某些历史**或社会现象的必然性。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的迷信观念和历史**中总结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明智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注重趋吉避凶,因此“归忌往亡”这样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选择的深刻思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行动,要考虑后果。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命运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它提醒人们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要三思而后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劝告朋友不要冲动行事,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归忌往亡,命运之舟,不慎触礁,沉没于无边的黑暗。”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船只在暴风雨中挣扎的画面,或者是悲伤的音乐旋律,传达出一种绝望和无奈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umping from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意指从一个糟糕的情况跳入另一个更糟糕的情况。
“归忌往亡”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选择的思考,它在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未知和命运的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归:回;忌:忌讳;往亡:旧黄历上不吉利的日子。旧时指不宜回家的忌日。
《后汉书·郭躬传》附陈伯敬:“桓帝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规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
1. 【归】
2.
【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忌,憎恶也。 、 《国语·晋语》-而忌处者。 、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不克不忌。 、 《国语·越语》-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
【组词】
忌恶、 忌愤
3.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4.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