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0:22
“兴废存亡”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生命周期,从兴起到衰败,再到存续或灭亡的过程。它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
在文学作品中,“兴废存亡”常用来描绘朝代更替、家族兴衰或个人命运的起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讨论某个组织、企业或项目的成败。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变化。
同义词:
反义词:
“兴废存亡”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观念,强调事物的生命周期和自然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经典表达。
在**文化中,“兴废存亡”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有关,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天命所归,是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体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自我更新。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宿命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同时也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讨论家族企业的未来时使用过“兴废存亡”这个成语,强调了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兴废存亡皆天命,
人间正道是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变迁的画卷,从繁华的都城到废墟的遗址,展现“兴废存亡”的视觉冲击。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从激昂到哀婉的曲子,象征事物从兴起到衰败的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se and fall”,但它没有“兴废存亡”那么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成语或表达,但每个文化对其的理解和使用都会有其独特性。
“兴废存亡”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和社会规律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深度。
问亲邻粉废存亡,叙风烟百万楚哀伤。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
3.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4.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